水泥助磨剂在我国应用虽然50多年了,但真正形成规模还是近10年的事情。对于水泥工业生产来说,它只是一个小小的辅助材料。刚开始只有单一的助磨作用,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水泥企业对它的认可度逐年提高,对其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小小的助磨剂逐渐成为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工作不可多得的“好帮手”,它对水泥工业走“低碳经济”的道路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和重要。随着“低碳经济”的逐步深入,我国的水泥助磨剂向着多功能、复合助磨剂的方向发展。但在这蓬勃兴旺的研究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值得助磨剂行业企业引以为戒。
低碳原料与无害化原则
水泥助磨剂与低碳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能作为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得力助手,又离不开循环经济的支持。低碳经济对我国助磨剂应用技术的提升和拓展,指引方向、意义深远。在水泥助磨剂生产中选用的原料主要有两种:一是纯度较高的化工产品,另一种是化工厂的下脚料、工业废液或固体废弃物。从助磨剂生产成本分析,这两类助磨剂的价格悬殊很大。因而,导致助磨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所不同。选择后者,既降低生产成本,又符合国家提出的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政策,所以被称之为“低碳原料”,是大家公认的“助磨剂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助磨剂的研发工作往往是凭经验在和在当地资源来寻找,多数仅从助磨剂的种类及性质方面来考虑助磨剂的使用效果。因此使助磨剂产品中有时会带入过量的碱含量、氨含量和氯离子含量,甚至是带入了重铬酸盐、亚硝酸盐、硫氰酸盐或刺激性异味等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此类现象屡屡发生,已经引起了环保、卫生部门的警告和干预。因而,助磨剂生产企业必须加强自律,在选择助磨剂原料时,放在首位的应该是“无害化原则”.助磨剂不能影响人体健康,必须对水泥及其混凝土产品的性能无不良影响。然后才是便于生产,便于施工应用,价格便宜,来源充足的再造资源等。
粗放起步和规范化管理
助磨剂行业的发展是许多人始料不及的。5、6年前,全国生产助磨剂的企业大大小小不足百家,现在已远远超过300家。虽然,这与国家节能减排工作及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大有关,但不能不说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个行业投资少、门槛低、管理不严、原料易得、工艺简单、利润率回报可观等。许多个人或企业“三产”瞄准助磨剂生产,并没有做好必要的专业人才、知识准备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就粗放起步、匆忙上马。至今还有一半以上的助磨剂企业还属于手工作坊似的生产方式。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科技领先的时代,谁的技术有优势,谁就能占领市场。随着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水平的提高,水泥企业在选择助磨剂时,更加注重助磨剂产品的高品质、高附加值以及优质售后服务,客户需要享受更多的使用价值。我们所说的“快节奏时代”,将在助磨剂产品的更新换代上有所体现。助磨剂企业和产品如果没有技术优势,就会失去市场和竞争的机会。因此,在国家行业协会的领导下,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助磨剂产品必须经过国家权威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全面的型式检验后,才能获得“生产许可证”、投放市场;另外,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提高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研发队伍的素质和实力,强化管理生产工艺线和质量保证体系等等,是当前助磨剂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配方轻松引进与应用调整艰难
国内助磨剂企业中,有一部分老板不注重自己研发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靠向社会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购买配方生产助磨剂。一旦开业后发生资金投入,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回收成本,有时也会不择手段、玩弄“潜规则”来开展营销活动。这不仅搅乱了助磨剂市场的健康发展,也给自己的企业套上了无法摆脱、越陷越紧的枷锁。
助磨剂是“应用技术型”的特殊产品,对水泥工业生产必须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它不同于其他日用化工产品:“加糖就甜、加盐就咸”.同一个工厂,熟料质量波动、粉磨设备工艺参数调整、生产不同品种的水泥、添加不同类型和数量的混合材等,都会使助磨剂的应用过程,产生不同的实际效果,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助磨剂配方,不可能适应各种水泥粉磨状态。只要某种生产工艺条件发生变化,助磨剂的配方及其掺加量,就应该进行适当地调整。所以,助磨剂生产厂家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了解自己的助磨剂配方中,各组分对水泥粉磨状态适应性的变化规律。一旦出现“应用效果不佳”的情况,能够及时地应对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满足用户要求。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水泥只是一个半成品。由于用户产业链的延伸,掺助磨剂的水泥产品被应用到混凝土之中时,还有可能出现与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不适应”等等问题。水泥企业一定会找到助磨剂生产厂家,来解决这个事关“混凝土耐久性”的重大问题。虽然问题并不复杂,但助磨剂厂家必须具备同时懂得“助磨剂研发--水泥工艺技术--混凝土生产质量”的“三栖”复合型人才和科技实力。这是助磨剂企业上档次、上水平,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全依靠“外援”绝不是长久之计。
“小菜一碟”与“因噎废食”
国际上助磨剂企业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方面:一是名牌助磨剂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形成实力雄厚的大型集团化企业;二是有实力的大型水泥集团收购或组建自己专用的助磨剂工厂。近年来国内助磨剂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有如此这般的显现。应该说,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它有利于助磨剂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和健康发展。但是,在这种发展趋势的初级阶段,有些现象并非完全正常,有些做法值得商榷。
目前国内许多助磨剂企业的创始人或主要研发力量,原来都是水泥生产企业的员工。这无疑会触动某些水泥企业的老板,有的甚至指着下属技术人员的鼻子说:“助磨剂没什么技术,只不过是小菜一碟!”、“人家和你们都是一个学校、同一个材料专业的同学,为什么助磨剂要买人家的,你们自己就不会做!”常言道:“看花容易绣花难”.如果一个水泥生产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调拨专项资金、专职研发助磨剂,其成功率应该说:“大有希望”;否则就会搞得“似是而非,不伦不类”。奥运会上,再好全能运动员,他的单项成绩一般很难突破单项运动员的成绩,这一点尽人皆知。上助磨剂生产线的道理和这一样,下决心要做,就专心一意地去做,起步晚,起点一定要高;抱着“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光为省钱”的心态去做,不如不做;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就不划算了。
目前,由于行业管理力度不够,国内助磨剂市场存在一些“鱼目混珠”的现象。有一网站媒体报道:某某大型水泥集团下文,“在此再次重申,为回避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品牌形象,今后集团内各企业及任何人都不容许使用任何厂家生产的助磨剂和水泥外加剂,请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并抓好此事。”尽管这一纸文件“不分青红皂白”,有些“因噎废食”,但对助磨剂行业来说,也算是一次难得的警示。中国水泥协会助磨剂分会也加大了行业管理的力度,引导助磨剂企业走向正规,鼓励助磨剂企业高层次、高水平地发展新技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把助磨剂拒之门外的做法大可不必。
营销策略与客户共赢
诚实守信是做人基本道德要求的最基础部分,它是企业经商道德的最重要的品德标准,也是其它标准的基础。在我国传统经商实践中,它被奉为至上的律条。 诚实守信当今仍应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把握道德界限的重要基础规则。
诚信是做人的可贵品质。如果你做事的时候没有诚心诚意合作的态度,也不会得到什么好的结果。无论你有多么能干,总不能让自己孤立无援。有了诚信,才能交上许多的朋友;先要赢得人心,然后才能赢得支持。提倡合作共赢,而不要自私自利,你才能受到别人的重视。时刻要记住:你成就的事业,绝不仅仅是你自己个人的事业,而是公司的事业,集体的事业;有时,还会影响到社会对整个助磨剂行业的信誉度。“互惠互利”是进一步针对企业的营销活动的基本信条。互惠互利原则要求在市场营销行为中,正确地分析、评价自身的利益,评价客户的利益。对自己有利而对客户不利的活动,由于不能得到对方的响应,而无法进行下去;而对他人有利,对自己无利的,又使经济活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本身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获利应是理所应当的行为,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有效的经济活动本身就能生产出有意义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竞争对手和共同提高
近年来,各行业、各领域企业通过合并和股权、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积极进行整合,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助磨剂行业依然重复兴建严重、产业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场无序竞争激烈的问题非常突出。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重、国内外助磨剂产品竞争更加激烈,必须切实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或加盟大型水泥集团的步伐,促进生产工艺条件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助磨剂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助磨剂的市场营销是企业以客户需要为出发点,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因此,同行之间的市场竞争是必然现象。助磨剂行业是一个刚刚起步、并在发展中的行业,还有许多“低碳经济”赋予的“绿色使命”需要大家不断地研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改善内部管理,加强技术改造,推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淘汰落后生产方式,研发水泥企业急需产品,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市场竞争力等等,都需要助磨剂企业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促进。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是竞争的主要手段,规范市场是平等竞争的前提条件。和谐的原则,就是提倡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应保持在适度竞争的水平上,过度的竞争会导致资源浪费,两败俱伤的结局。在市场营销中的和谐,就是要正确处理同行之间、企业与市场各相关客户的关系,以和睦相处为基本原则,创造出天时、地利、人和的氛围。因此,在国家行业协会的领导下,加强企业交流,有利于助磨剂企业的共同提高。
|